“3個小女孩,第一次下鄉,你們吃得消啊?”開車的白師傅一邊說,一邊忙著去藥店買暈車藥,固態硬碟150多公里,3個多小時的山路,途中要盤旋無數個彎道,最近幾年,白師傅都沒這樣跑過了。
  8月7日,原生態土家女新竹售屋兒會在湖北省恩施市紅土鄉石灰窯村上演。石灰窯是土家女兒會的發源地之一,但由於地處偏遠,山路崎嶇蜿蜒,交通閉塞,很少有人能親臨現場去體會這份原始。
  經過反覆討論,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大二學生孫石和她的兩名隊友最終決定:到女兒會的發源地去感受一番、探個究竟。現代文明對原始的少數民族文化到底進行了怎樣的衝擊?當地的村民是不是已經把自己的習俗化療副作用和文化忘記?這個選題,先後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團委、團北京市委立項,經過層層篩選,入選“2014首都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國家級重點團隊”項目。
  去哪裡是個令人頭疼竹北買房的問題
  “石灰窯的女兒會已經沒有意義了,現在政府在搞旅游,想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,所以把女兒會從租辦公室石灰窯搬到了市區的女兒城,女兒會的當天,我們應該去女兒城。”隊員趙璐說。
  “過去留下的東西是活的還是死的?僅僅是在那邊立了一個發源地的碑,我們就要去那裡嗎?”孫石自己問自己。
  “不過,紅土鄉政府的微博說,今年的石灰窯土家女兒會除了趕場相親、民間文藝匯演、儺戲展演等傳統項目外,還增加了原生態婚俗、背媳婦比賽、最美女兒、模範女兒評選等新內容,應該會更接地氣、更有意思吧!”隊員毛明子說。
  激烈地討論,就此展開。下鄉調研,還是留在新造的景區體驗,成了讓隊員們頭疼的問題。
  石灰窯,遠離塵囂,民風原始古樸,受現代文明衝擊少,至今非常完美地保存著儺戲、山民歌、女兒會、婚喪習俗等原生態文化遺產。每年農曆七月十二這一天,年輕漂亮的土家幺哥阿妹打扮一新,相互邀約,從四面八方的山寨走出,踏著幽徑,唱著山歌,來到石灰窯,尋找自己的“白雪公主”或“白馬王子”。在恩施博物館,隊員們看到了這樣的介紹。
  “那些東西不能只是放在博物館里啊,得讓更多的人知道、瞭解,如果我們能用文字、影像等方式將其盡可能地保留和宣傳出去,豈不更好?”孫石說,這時,她想到了當初促使他們申報課題的一個發問:“老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,可是怎麼博大精深了?可以舉幾個例子嗎?”
  “我們是來做課題的,我們不能只當游客去體驗,第一手的資料,對我們更有意義。”最終,3人達成了共識:下鄉。
  “現在都是獨生子女,誰捨得自己的孩子去吃那份苦啊?!下鄉可是需要勇氣和決心的,大熱天的,條件艱苦,還可能遇上雨。”白師傅說,不過,從他內心,還是很支持現在一些“養尊處優”的大學生下鄉的,也因此,她對今天車裡這3個女孩,點了好幾個贊。“鼓勵大學生下鄉是對的,特別是那些城裡長大的孩子,真正地去村裡看一看、走一走,對他們是很有意義的。我接觸的很多大學生,連田地是什麼樣的、農民是怎麼生活的、現在的農村有哪些變化都不知道,這以後怎麼做群眾工作啊?”白師傅說。
  下鄉,尋找文化的源頭
  不到3000人的常住人口,來了1.5萬人,“通街都滿了”,聽到這個介紹,孫石和小伙伴著實驚獃了,她們沒有想到,一個農村的女兒會,辦得比市裡的還熱鬧,這不符合她們對“競爭效果”的預判。“我們與恩施市女兒城的女兒會不存在競爭,我們純屬自娛自樂,你可能覺得我們演的節目不好看,沒關係,村民們玩兒得開心就好。但是,確實沒有想到今天來了這麼多人。” 從紅土鄉黨委宣傳委員譚玉瓏這裡,孫石找到了答案。
  根據一些攝影愛好者和游客的反饋,他們更願意來參加石灰窯的女兒會,因為有更多原生態的東西。“我們知道,我們的舞臺即使搭得再華麗,也比不過央視的舞臺,所以寧願辦得‘土’一點,越‘土’越好,這是我們的一個宗旨,要讓農民來參與,貼近我們自己的生活,連節目的內容反映的都是老百姓之間的瑣事,很多都是父子、母女同台演出,有些村民一年也不背一次自己的媳婦,在我們的舞臺上,背著就跑。” 譚玉瓏說。
  就在前幾天,石灰窯村裡來了另一支“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”,他們來自湖北民族學院,調研的內容也是土家族女兒會的發展情況,“在恩施女兒城,我們做了一次問卷調查,大多數人的反應都是不太瞭解,但有些老人卻對傳統文化的繼承非常重視,他們認為是神聖的,是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的綿延和交流。”調研隊在微博上說。但當他們來到石灰窯,看到那條丁字街中古老的房屋和質朴的人們時,隊員們感覺到了濃郁的文化底蘊,“這裡記載著石窯人們原始的歷史生活,還有他們心裡最美好的記憶,那是關於他們的節日。”他們寫道。
  在2014年的這個暑假,像孫石這樣“三下鄉”的社會實踐團隊不少。7月11日,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“曦望”暑期服務隊(以下簡稱“曦望”隊)跨越千里,來到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長塘瑤族鄉,進行為期8天的“三下鄉”活動。
  在城市裡長大的隊員沒有見過碾米機,而這種當地最為原始的農家工具,讓他們覺得“再新鮮不過了”。在鄰居的指導幫助下,隊員們親自上陣,經過幾輪分離、研磨的操作,稻穀明顯被分離成大米和米糠、稻殼。隊員們還借用鄰居家的石磨磨起了豆漿,洗凈的黃豆被研磨成白白的豆汁順著磨口流出,沒等到豆汁煮好,隊員們就被濃濃的豆香味饞出了口水。
  之後,“曦望”隊隊員又來到該鄉老艾坪村的村長戴昌路家,他們得知村長是非物質文化遺產“棕包腦”瑤族祭祀舞的第二代傳人後,便開始“連番轟炸”,訪談、記錄、邀請村長親自表演,不想錯過任何一個有利於調研的細節。“棕包腦”舞蹈是一種古老的祭祀舞蹈,因舞者用棕葉包住腦袋而得名,每年農曆正月十四、十五,“棕包舞”舞者們會穿上瑤服走村串寨,為瑤族同胞送去新春祝福。村長從12歲開始學習“棕包舞”,而且“舞功”相當了得,訪談之餘,他還專門穿上了瑤服,拿著木棍,為隊員們來了一段即興表演。
  做好一個守望的“稻草人”
  7月18日,超強颱風“威爾遜”襲擊華南地區。嶺南師範學院“稻草人”實踐隊的實踐基地陽江也受到了影響。“長這麼大,第一次遇見這樣的一個夜晚,停水停電,沒有燈光,周遭都陷入一片黑暗。和其他的幾個隊友躺在教室的課桌上(床都是用課桌拼成的),外面的風很大,把樹木的枝椏都吹斷了。雨點噼啪噼啪打在窗戶上,大家都紛紛喊著,很想回家,要崩潰了……當時強忍在眼眶的淚水就無聲落下。”隊員張瓊寫道。
  其實,來的第一天,她就有了想回家的念頭。“我知道下鄉的條件很艱苦,比如食宿,有的在教室的地板上打地鋪,有的睡在課桌上,煮飯要自己劈柴生火,沒有熱水洗澡,水都是從地底下抽上來的,即使在酷熱的7月,往身上潑灑,也是徹骨的;廁所的排水不好,總是積水……很多很多的事情,從小到大第一次遇見。雖然自己不是嬌生慣養,但遇到這樣的境況,還是有點手足無措。”張瓊說。
  和一名當地11歲的學生聊天,聊到停水停電時,這個學生脫口而出“習以為常”。就是這個詞,讓張瓊頓覺羞愧,她在日記中寫道:或許不來下鄉,我永遠不會知道,原來鄉村的生活不是我之前想的那樣閑適安逸——種種菜,養養雞鴨,和鄰裡嘮嗑。鄉間的小路坑坑窪窪,下雨積水;物資極度缺乏;房屋低矮,簡陋;線路很脆弱,經不起自然的摧殘;交通不便……很多人生活在這裡,世世代代。從他們的身上,我看見一種堅忍。
  作為實踐隊新聞組的成員,張瓊每天要拿著相機拍攝,鏡頭定格最多的是當地孩子們稚氣的笑容。生活在當地的孩子,很小就學會了自理,父母在身邊的,由於忙於農活兒,很少有時間去照顧他們,父母不在身邊的,更要靠自己。他們很調皮,不聽話,有時會讓隊員們很生氣。但看到他們髒兮兮的臉,破爛的衣服,每天中午都只是拿著幾塊錢去買零食充饑,就覺得心疼。“很多與他們同齡的孩子,每天都有父母的呵護。蛋白質、維生素都不會缺;衣服都是整齊乾凈的。自己突然有種無能為力的感覺,想幫他們,卻不知怎樣做。我知道,在中國的農村,還有很多這樣的孩子,我們只能盡自己的綿薄之力。”張瓊寫道。
  經過這次下鄉,張瓊可以熬夜了,也學會了劈柴生火,體驗了堅忍。和很多隊員一樣,很多事情,他們以前不會做;很多東西,他們以前不會吃,但這次下鄉後,那些事情,那些食物,都變得習慣,變得理所當然。在為期10天的“三下鄉”實踐活動中,張瓊覺得,收穫的不僅是知識,更重要的是做好一個守望的“稻草人”。
  如何做實暑期社會實踐
  看著臺上曬得黑黑的、快脫了皮的答辯隊員,蘭州大學團委老師朱傑忍不住幽默起來,“這好啊,你這個光合作用做得非常好!”
  與一些非常重視評優評獎的學生相比,作為蘭州大學負責社會實踐的老師,朱傑更看中學生們社會實踐背後的意義,即對學生長遠發展的影響:通過社會實踐,在服務和貢獻社會的過程當中,提高自己的認識,鍛煉自己的能力,非常重要。
  “參加社會實踐,大一大二的學生多,通過實踐,他們如果能對自己大學學業的認識和規劃有一個提升,團隊協作等能力有一個提高,這是非常好的效果。”朱傑說。他一直認為,學校組織學生的社會實踐,就是在搭建一個舞臺,戲怎麼唱,唱完之後觀眾的反應如何,是由學生來完成的,容不得半點虛假。
  每次與下鄉回來的學生聊天,朱傑都很有感觸,地處西部,蘭大的校區相對偏遠,沒有想到,還是有那麼多學生願意下到更偏遠的山村去調研。“甘肅的一個農村,要走遍,可能需要一天的時間,調研三五戶人家,可能就需要爬兩個山頭,爬山的過程中很可能就摔了。”朱傑說,但是這些隊員回來,會很激動地和他講,這一趟有收穫,轉變了觀念,收穫了友誼,認識到了原來認識不到的東西……
  據悉,2014年,全國各類高校、中等職業學校,在廣泛動員基礎上,組建全國、省級、校級、院系級重點團隊,深入基層開展社會實踐活動,學生總參與量不少於500萬人次。
  “量這麼大,要想每一個活動都做實,很困難。”在採訪中,一位指導老師坦言。
  如何做好“三下鄉”社會實踐?蘭州大學有自己的辦法:“一個原則”,學生按興趣組建團隊,儘量符合“就近就便”的原則,即去離家鄉相對近的地方實習;“兩個鼓勵”,鼓勵學生跨院、跨年級申報,鼓勵大一學生參與、隊員公開招募;“雙向監督”,帶隊老師的監督和學生之間的監督。“在出發前,我們會給帶隊老師開會,要求他們不要成為學生游山玩水的領頭人,而是要成為監督人。”朱傑說。
  “你們既要會仰望星空,也要能腳踏實地,我相信你們都是象牙塔里的尖子生,但也需要走出去,踏踏實實地走下去,要學會跟老鄉聊天……”每一次社會實踐的動員會上,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團委書記宣飛霞都會把聲音抬高8度去說這幾句話,做學生工作越久,她對這幾句話的感觸就越深。  (原標題:大學生如何做實暑期社會實踐活動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k23fkfuk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